十多年前,我获得几次机会,参加爱因斯坦全集的翻译和校对工作,比较全面地学习了这位哲人的相对论,尤其是关于思维世界的理论。我理解,所谓四维世界,就是指空间和时间,简称时空。空间是三维的,由长宽高组成,是立体,从总体看,是相对稳定的,变化不大的。而时间则是不断变化的,而且是线性的,一直沿着一定的方向运行,包含过去,现在和未来。时间看起来是不能回头的,就象一条单行线。但是,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,时间的特性可能远远不止这几点。更奇妙的是,它拥有能,或者说,本身就是能源,可以产生各种各样的力,例如万有引力。所以,它会在它穿越的空间里留下痕迹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时间也是可以回头的。不然的话,怎么会有历史科学呢?
几年前,我来到紫鹊界,一个让人的脚步止却的原生态空间,亲身体验四维世界的理论,尽力窥视和寻觅早已逝去的遥远过去。我知道,所谓原生态,意味着在那里,人类还很少驻足,在那里,时间留下的痕迹较少被人类抹去。我记得,在我读过的书中,就有这样的理论: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女孩子。我觉得这个命题有问题。因为世界上存在时间留下的痕迹,历史就应该不是虚无的,不是可以任意被解释的,而应该是实在的,可知的。当然,历史是过去,现在的人不可能全部了解,总会有需要深入了解的地方。可知与不可知的关系,也是爱因斯坦相对论所论述的课题。不然的话,怎么会有那么多的人,仍然一直苦苦探索。
我当初的想法是,读书肯定是有用的。但是,单个人的生命很短暂,即使时时刻刻读书,一生也不可能读完所有的书,何况我已经读了几十年的书,感到真正有用的书并不多。在真正有用的书中,我能够记住和付诸实践的就更不多了。我应该利用残余的有生之年,到实践中去,寻觅新的知识。我觉得,深入了解那些鲜为人知的遥远过去,应该比我留在书斋去重复他人的论述好得多。现在回头看,我在这几年中,在实践中学到的知识,应该说是有的,而且比较实在,记得也比较牢靠。我应该尽量详细地把相机拍摄下来的和脑海里存储的记录下来,作为博客发表,争取朋友的批评指正。
我的身后是一座未被修复过的古老风雨桥。我曾在这里窥视这座桥数百年的经历。
评论